酿酒行业的祖师是谁
酿酒行业的祖师究竟是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杜康和仪狄这两种说法的支持者比较多。
(一)杜康酿酒
- 据《说文解字・巾部》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周朝人,以不同方式偶然发明了酒,后改行酿酒,办起酒店。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杜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传说的 “酿酒始祖”,为禹的五世孙。他少时任有仍氏牧正一职,遭到寒浞追杀,又逃至有虞氏任庖正,在此期间酿造出酒。传说杜康某夜梦见一白胡老者,告诉杜康将赐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间最美的饮料。杜康次日起床,发现门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门入山寻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见一文人,吟诗作对拉近关系后,请其割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说明来意以后,武士二话不说,果断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见树下睡一呆傻之人,满嘴呕吐,脏不可耐,无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两银子,买下其一滴血。回转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热气增腾,香气扑鼻,品之如仙如痴。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将这种饮料命名为 “酒”。
- 还有说法认为杜康将剩饭放置在树洞里,发酵后传出芳香气味,从而发明了酒的作法。杜康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二)仪狄造酒
-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 “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有说法认为仪狄是夏禹时代司掌造酒的官员。《战国策・魏策二》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说的是大禹的女儿命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酿出来了美酒。大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甘美。可是大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疏远了他,因为大禹表示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误国的君王。另有秦汉间的古籍《世本》、三国时期学者谯周所著《古史考》中,也有仪狄造酒的相关记载。
- 一种说法是 “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认为他们造的是不同的酒,仪狄可能是黄酒的创始人。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 也有说法认为仪狄将上古造酒方法归纳总结并流传后世,且仪狄是夏禹时代的人,曾受帝女之命监造酿酒献给夏禹,禹喝后觉得美好,但又担心酒误国而疏远仪狄。一种说法叫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 “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儿,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载流传于世的后果是,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二、其他可能的祖师
除了杜康和仪狄之外,还有一些人也被认为可能是酿酒行业的祖师。
(一)姒少康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兴明君姒少康在成功复国后,国家粮库充盈。有一年夏天,因连续下雨,在粮库中发现谷物发酵产生的香味液体,后经过探索,被认为可能是酿酒的重大发现,因此也有人认为他是酿酒业的祖师爷。
姒少康成功复国之后,深知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他每日勤奋理政,积极推动农业生产,与百姓同甘共苦。在他的领导下,夏王朝迅速走向鼎盛,国家粮库也日益充盈。然而,有一年夏天,中原地区连续数月降雨,许多地方都被雨水浸泡。姒少康和粮官们忧心忡忡,每日都要巡视粮库,生怕粮食受损。一天早上,姒少康带着众人打开一个粮库,一阵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众人顺着香味找去,发现是从一个谷堆中传出的。扒开谷堆,香气更浓,大家忍不住深吸几口,顿感香气上头。姒少康若有所思,他思索着这奇妙香味的来源。他用手摩挲着地上的谷物,发现谷物潮湿且散发着湿气。于是,他猜测是不是谷物被雨淋湿后产生了这种香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继续深挖谷堆,果然在最深处发现了一滩水。姒少康用手指沾了一点水放进嘴里,味道香甜。众人见状,也纷纷效仿,没想到其中几人竟面红耳赤,说话也粗声粗气起来。姒少康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便想制造更多这样的水供百姓饮用。但他走遍所有粮仓,却只有这一处有这样的香味。为此,姒少康终日不得安睡。突然有天夜里,他在迷迷糊糊间,看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说道:“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把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
- 姒少康的生平经历丰富,从遗腹子到复国成为一代明君,展现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姒少康是姒相的遗腹子,其母后缗是姒相的妃子。姒相被寒浞抓住并处死,后缗从牢中逃脱,回到娘家有仍氏,不久后生下姒少康。在外祖父的照料下,姒少康慢慢长大。他自幼聪慧,母亲将家族的惨痛经历告知他后,他立志报仇雪恨,复兴夏后氏。长大后,姒少康被外祖任命为畜牧官,负责放养部落牛羊。他在放牧之余,努力学习各种技能和带兵打仗的本领,同时提防寒浞派人暗杀。随着少康长大,寒浞的儿子妘浇派椒来搜捕他,少康被迫逃至有虞氏。有虞氏首领虞思让他担任庖正,还将两个女儿许配给他,并赐予他方圆十里的领地纶邑和五百名士兵。担任庖正期间,少康学习前人酿酒技术,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古文献中 “杜康造”“少康作秫酒”,记述的就是他酿酒的故事。在纶城,少康开始了复国计划。他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树立威信,吸引百姓追随;另一方面联络夏后氏遗民,壮大自己的力量。他还派遣间谍女艾刺探敌情,派儿子攻打寒浞的羽翼。最终,少康成功复国,成为一代中兴明君。他建都纶城,大力发展农业,治理水患,使夏王朝走向繁荣。
三、祖师之谜待解
虽然有多种关于酿酒行业祖师的说法,但由于历史久远,很多资料难以确认,酿酒祖师究竟是谁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杜康和仪狄作为酿酒祖师的主要候选人,他们的故事虽然在古籍中有诸多记载,但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杜康的身世和酿酒方式就有多种说法,且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差异。
而仪狄的身份和酿酒过程同样充满了疑问,他到底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还是普通工匠,至今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
除了杜康和仪狄之外,姒少康也被认为可能是酿酒业的祖师爷。
然而,关于他的酿酒故事也存在一些模糊之处。
虽然传说他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现了谷物发酵产生的香味液体,并经过探索可能发明了酿酒技术,但这一过程也缺乏更为详细的历史记载来证实。
总的来说,酿酒祖师之谜仍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随着更多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的深入,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揭开这个谜团,确定酿酒行业真正的祖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