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常识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一、冬至的重要地位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图1)

冬至,作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天文历法上的重要节点,更在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内涵。
在古代,冬至被看作是一年的开始,有 “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最早被制定出来,曾是一年之始,古代是盛大节日。中国古人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运用土圭观测太阳而测定出冬至。在传统中华文化中,以干支纪年,十二地支之首支 “子” 冠于冬至,冬至 “一阳生” 即为一年之始。周朝的正月等于现在所说的 11 月,拜岁和贺冬并无差别,直至汉武帝采用黄历后,正月与冬至才真正区隔开来。正因为古人曾把 “冬至” 视为一年的开始,所以它成为了重要的大节日。周朝出现利用冬至这一天前往郊外祭祀天的仪式,唐宋两代,冬至还是个祭祀天与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前往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民间百姓也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拜先祖等仪式。
从阴阳五行理论来说,冬至是阴消阳长的转折日。北半球的 “阴” 达到极致,开始转为消退之态,阳气开始萌发,出现了 “一阳生” 之说。古人将冬至分成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虽然这时候的阳气已经逐渐旺生,但阴气依旧强盛,蚯蚓在此时仍然蜷缩着;麋与鹿虽同科,所属阴阳不同,感察阴气渐消退而自行解角;山间泉水开始温热起来。冬至至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是大吉之日。
在古人的观念中,冬至阳气回升,是大吉之日,素有 “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阴极阳生,否极泰来,冬至也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思辨。在古代民间有 “冬至大如年” 的讲法,缘自周朝时把冬至当成一年的开始,也就是元旦。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 “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汉代以冬至为 “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 “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 “拜冬” 礼俗。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 “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 “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在古代还有 “日短” 或 “日短至” 之别称;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 “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冬至”。这个 “至” 是 “阴气大限来到” 的意思,从冬至开始 “阴衰阳盛”,也预示着春天不远了。另外,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 “年终有所归宿”。从这层意义上讲,这个 “至” 还有 “回家” 和 “归来” 的意思。
很多地区还将冬至看作是 “鬼节”。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一般当天都会早点回家,因为天黑的早,阴极之至,故有鬼节之说。但也有记载说 “盖土俗家祭,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为鬼节。端午、冬至、年夜为人节。” 冬至节的祭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天祭神。从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实就是古人娱神祭天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冬至祭天祭神演进到唐宋时代,在民间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并成为祭祖的节日,久之则演为传统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室外祭奠和室内祭奠。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冬至祭祀过程中都有聚餐的风习,北方人作兴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南方人作兴喝红豆粥、吃汤圆。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
总之,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和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二、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图2)

1. 纪念医圣张仲景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看到白河两岸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怀怜悯,决心帮助乡亲们摆脱困境。于是,张仲景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做成 “祛寒娇耳汤”,分给百姓吃。
他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 “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 “娇耳” 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 “娇耳”,喝了 “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 “娇耳” 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 “饺子” 或 “扁食”。从此,吃饺子就成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的一种方式,这种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每年冬至,人们都会想起张仲景的善举,纷纷包起饺子,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2. 寓意团圆与和谐

在北方,饺子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食品,尤其在冬至这一天,具有特殊的意义。冬至时节,家人会聚在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共同参与这个温馨的过程。这不仅是一种美食的制作,更是家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团聚的象征。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饺子的形状圆润,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吃饺子寓意着家庭的和睦与和谐,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3. 驱寒保暖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人们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来驱寒保暖。饺子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正好能够满足这个需求。
饺子的馅料丰富多样,可以有肉类、蔬菜等,这些食材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而且,饺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煮熟,热气腾腾的饺子吃下肚,能让人瞬间感到温暖。在寒冷的冬至,一碗饺子不仅能满足味蕾,更能为人们带来抵御严寒的力量。

三、冬至的 “四禁忌”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图3)

1. 忌出远门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在古代,照明系统远不如现在发达,古人对黑暗存在恐惧心理,因此不提倡在这一天出远门。倘若白天出远门,很可能要摸黑才能回家。此外,很多地区冬至是祭祖的日子,人们通常会留在家里准备祭祖事宜,所以不建议出远门。

2. 忌回娘家

在古代,冬至曾被视为一年的开始,相当于如今的大年初一,那时便有了回娘家的禁忌。按照当前习俗,回娘家一般要等到正月初二。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观念逐渐转变,这一习俗也慢慢淡化。

3. 忌熬夜

古人极为注重养生,在《黄帝内经》中就强调要保持阴阳调和。冬至被认为是阴气最重的一天,若在此时熬夜,容易导致阴阳失衡。尤其是老人,本身阳气不足,更应避免熬夜。冬至开始,正式进入 “数九寒天”,在古代也被一些人视为 “鬼节”,人们觉得这一天 “阴极之至”,熬夜会打破阴阳平衡。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应遵循老传统,在冬至这天避免熬夜。

4. 忌婚嫁

冬至的前一天是四离日,传统习俗中认为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结婚不吉利。古人认为此时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在这样的日子结婚,可能会对夫妻未来的婚姻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民间办婚嫁等喜事,一般会选择双日,认为好事成双,而像冬至及四离日这样的日子通常被视为不适合办喜事。所以,人们一般不在冬至这一天举办婚礼。

四、冬至的谚语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图4)

谚语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短句。关于冬至,民间也流传有诸多谚语,如:“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等。因古代是农耕社会,天气对农耕又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由此古代的谚语很多都与农事有关,冬至也不例外。
“冬至无雨一冬晴” 这句谚语意思很明确,如果冬至这天没有下雨,那么整个冬天可能都是晴天。从现在的气候学角度来说,这句谚语有一定的概率性。冬至时节,北方冷空气活跃,若冬至无雨,说明冷空气活动较弱,未来一段时间冷空气可能也不会太强,天气以晴天为主。但气候具有地域性和多变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气候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这句谚语反映出人们通过冬至的天气状况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如果冬至无雪且刮大风,按照古人的经验,来年六月雨水可能会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冬至的天气状况与大气环流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从而影响到后续的气候。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冬季天气晴朗干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好处。这样的天气会让来年春天到来时,气温快速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增加。如果冬至是晴天,那么来年春季的雨水就会很丰富,对于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自然就会丰产。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毛毛雨” 不只是说下雨,而且雨下得很小。如果冬至下起毛毛小雨,就预示着来年夏至的时候会下大雨,下大雨会引起内涝,所以就会发大水。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冬至刮强北风,意味着天气可能会变得寒冷,容易出现霜冻现象。这对于农作物来说是一个威胁,农民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
如今进入现代文明,古时候的一些谚语作用已经不大,但是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还需我们铭记和传承。

五、饺子馅的美好寓意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图5)

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韭菜谐音 “久”,代表着长久的财富,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也象征着人们对财富的长久期盼。
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白菜在民间素有 “百财” 的说法,吃白菜馅饺子寓意着家有百财,财源滚滚来。它不仅代表着物质财富的丰富,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香菇馅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香菇馅饺子象征着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对晚辈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
还有最近兴起的酸菜馅,据说有算财之意。算财意味着财富多到需要算很长时间,代表着无尽的财富。
而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地源源不断,谓之勤财。芹菜馅饺子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努力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

六、总结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图6)

冬至吃饺子,这一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从纪念医圣张仲景的角度来看,他的善举在千百年间一直被人们传颂。当年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们饥寒交迫、耳朵冻烂,便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做成 “祛寒娇耳汤”,不仅治好了百姓的冻伤,更在后人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每年冬至,人们包起饺子,既是对医圣的敬仰,也是对善良与仁爱的传承。
饺子寓意着团圆与和谐。在北方,冬至时节一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这个过程充满了温馨与欢乐。饺子的圆润形状象征着家庭的完整,分享热气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饺子成为了家庭和睦的象征,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
从实用角度出发,冬至吃饺子也有着驱寒保暖的作用。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人们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饺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馅料丰富多样,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煮熟后的饺子热气腾腾,吃下肚后能瞬间让人感到温暖,为人们在严寒中带来抵御寒冷的力量。
总之,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人们对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