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贷率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拨贷率
作者:小编 • 更新时间:2024-11-25 07:04:54 •浏览:
拨贷率,又名拨贷比,实际含义与贷款拨备率相同,是指拨备占总贷款的比率。拨备是进行财政预算时,估计投资出现亏损时所预留的准备资金。
拨贷比的计算公式为拨贷比 = 拨备余额 / 贷款总额,也等于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在目前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拨贷比反映了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质量。拨贷比越高,说明银行的防御坏账风险能力越强。例如,提高 “拨贷率” 可以提高银行防御坏账风险的能力。
具体来看,拨贷比是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总额的比值,而不良率则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值,拨备覆盖率为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三者之间存在着 “拨贷比 = 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 的确定关系。
以商业银行为例,拨贷比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指的是银行拨备贷款损失准备金和不良贷款的总额与总贷款的比率。银行通过控制拨贷比来管理风险,保障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健性,避免出现损失和违约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拨贷比 = 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贷款余额 / 贷款余额 X100%,也可表述为拨贷比 = 拨备覆盖率 x 不良贷款率,在拨备覆盖率不变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拨贷比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指标,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银行需要合理控制拨贷比,以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拨贷率的计算方法
拨贷率的计算公式为拨贷比 = 拨备余额 / 贷款总额。这个计算公式直观地反映了银行拨备与贷款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某银行发放了 1 亿的贷款,而其拨备余额为 400 万,则该银行的拨贷率为 4%。通过这样的具体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拨贷率的计算过程。
在风控领域,拨贷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用信指标。有资料指出,拨贷率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拨贷率 = 发放贷款总额 / 存款总额。例如,如果某银行发放了 1 亿的贷款,而其存款总额为 2 亿,则该银行的拨贷率为 50%。拨贷率在风控中用于评估银行的贷款风险和偿付能力。
同时,拨贷比也可以表述为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如资料中提到,拨贷比 = 拨备余额 / 贷款总额 = 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实际含义与贷款拨备率相同。拨贷比是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总额的比值,而不良率则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值,拨备覆盖率为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三者之间存在着 “拨贷比 = 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 的确定关系,在目前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关于银行的拨贷比多少比较合适,不同的银行可能存在差异。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也是影响银行间拨贷比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市银行之间的贷款拨备率(拨贷比)差异很大。计算公式为贷款拨备率(拨贷比)=贷款拨备余额 ÷ 贷款总额,其中,贷款拨备余额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拨备余额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拨备余额之和。例如,2022 年中期,拨贷比最低的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都不足 2.5%,而最高的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都超过了 4.3%,二者相差将近一倍。然而,相差更悬殊的是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
正常类贷款也需要计提拨备,因为虽然正常类贷款目前没有信用风险,但要对未来 12 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做减值处理。银行通常会利用类似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之类的模型来预计第一阶段贷款在未来 12 个月会有多少迁徙到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然后再根据二三阶段贷款的计提比例来给第一阶段贷款做减值处理。
计算公式为第一阶段贷款拨备率=第一阶段贷款拨备余额 ÷ 第一阶段贷款余额。对于经营谨慎的银行来说,第一阶段贷款的拨备率至少应该能够在银行未来一年遭受到较大的不良冲击,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率大幅上升时,银行的存量拨备在大量消耗后依然充足,不需要在当期额外计提过多的拨备,从而使得业绩不会受到明显的冲击。
此外,不同的监管要求也会影响拨贷比。如银监会 2018 年下发 7 号文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 150% 调整为 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 2.5% 调整为 1.5%~2.5%。可以理解为降低拨贷比指标来缓解银行的压力,将稀缺的资本充实到实体产业中。
总之,拨贷率的计算方法虽然相对明确,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银行会因各种因素而存在差异,合适的拨贷比也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三、拨贷率的作用
拨贷率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 “拨贷率” 可以显著提高银行防御坏账风险的能力。拨贷比作为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总额的比值,反映了银行的稳健程度。
当银行的拨贷率较高时,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或出现突发情况时,较高的拨贷率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充足的缓冲,降低银行因坏账而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例如,在疫情等外部冲击下,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可能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如果银行的拨贷率较高,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风险,通过动用拨备资金来弥补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保障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稳健经营。
拨贷率还与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密切相关。较高的拨贷率表明银行在风险承受方面更加谨慎,对资产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银行通过合理控制拨贷率,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拨贷率也会影响投资者对银行的信心。投资者通常会关注银行的拨贷率等指标,以评估银行的风险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较高的拨贷率可能会让投资者认为银行更加稳健,从而增加对银行的投资信心。
此外,监管机构也会关注银行的拨贷率。不同的监管要求会影响银行的拨贷比。如银监会 2018 年下发 7 号文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 150% 调整为 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 2.5% 调整为 1.5%~2.5%。这一调整可以理解为降低拨贷比指标来缓解银行的压力,将稀缺的资本充实到实体产业中,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总之,拨贷率在银行的风险管理、稳健经营、投资者信心以及监管要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合理控制拨贷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拨贷率的影响因素
1. 不良贷款率: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不良贷款率越高,拨贷率可能也会相应提高。
不良贷款率是影响拨贷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意味着银行面临的坏账风险增加。为了应对这一风险,银行通常会提高拨备水平,从而导致拨贷率上升。
例如,当经济形势不佳或特定行业出现困境时,企业还款能力下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需要增加拨备以弥补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会直接影响拨贷比,使其相应提高。
从理论上讲,拨贷比 = 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在拨备覆盖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拨贷率。如果不良贷款率从较低水平上升到较高水平,拨贷率也会随之上升。
2. 拨备覆盖率:拨贷比 = 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的变化也会影响拨贷率。
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拨备覆盖率的变化会对拨贷率产生显著影响。
当拨备覆盖率提高时,在不良贷款率不变的情况下,拨贷率也会相应提高。这是因为拨备覆盖率的提高意味着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准备更加充足。
例如,银行根据风险评估和监管要求,决定提高拨备覆盖率。这可能是由于银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或者是为了满足监管标准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良贷款率没有变化,拨贷率也会因为拨备覆盖率的提高而上升。
相反,如果拨备覆盖率下降,拨贷率也会受到影响。在不良贷款率不变的情况下,拨备覆盖率的下降会导致拨贷率降低。
此外,财政部划定银行拨备覆盖率红线,超监管要求两倍视为有藏利润倾向。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 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 2 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这一规定也体现了拨备覆盖率对银行经营和拨贷率的重要影响。
五、拨贷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 与不良率:拨贷比越高,说明银行的防御坏账风险能力越强,不良率可能越低。
拨贷率与不良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拨贷比 = 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在目前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当银行的拨贷率较高时,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抵御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越高,拨贷率可能也会相应提高,因为银行需要增加拨备水平以应对坏账风险。例如,当经济形势不佳或特定行业出现困境时,企业还款能力下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为了弥补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银行会提高拨备水平,从而导致拨贷率上升。
- 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市盈率等指标共同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
拨贷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市盈率等指标一起,能够全面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能否持续信贷扩张的关键参数,反映了银行的信用状况和抗风险能力。拨贷率则体现了银行对坏账风险的防御能力和资产质量。市盈率则从投资者的角度反映了市场对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例如,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市盈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率和拨贷率等四个指标上都表现优秀,被投资者认为是堪称完美的银行股。苏州银行在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的过程中,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提升,同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处于稳健合理水平,这些指标共同反映了苏州银行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此外,银行股投资中,投资者会综合考虑这些指标来择优选择投资标的,而不是仅仅关注单一指标。如在选择银行股时,不仅要考虑拨贷率的高低,还要结合核心资本充足率、市盈率等指标,全面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投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