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是广东哪个镇
作者:小编 • 更新时间:2024-11-21 20:57:31 •浏览:
大岭山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莞市辖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其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松山湖,南接深圳光明新区,北连东莞市区。
大岭山镇地处东莞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大片区中心节点,交通网络发达便捷,是东莞中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珠三角环线、莞佛、龙大、广龙等高速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入口,莞长路、厚大路、石大路纵贯全镇,到虎门高铁站、宝安机场、白云机场十分便捷。目前,大岭山积极推进轨道交通 R1、R3 线、环莞快速、建设路延长线等省、市道路的规划建设,着力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
此外,大岭山镇杨屋村与深圳光明区直接相连,有约 7.7 平方公里被纳为作为松山湖科学城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大岭山镇从土地整备、空间规划等方面积极行动,与光明区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在区域交通对接上,对连马路、厚大路进行快速化改造,强化边界 8 条道路衔接,重点打造莞长路、振安路、南光高速北延线与杨朗路 — 罗田路等四条联深通道,配合做好轨道 R3 线松山湖企业总部站规划建设,落实站点接驳工作,尽快实现深圳、市区、松山湖与大岭山镇的互联互通。
二、历史沿革
- 从唐代开始,大岭山就属东莞,历经多个朝代的管辖变迁。
大岭山镇历史悠久,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年),宝安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迁到涌(即今莞城),将原南头宝安县治改为东莞郡治,大岭山地属东莞。在明代,大岭山属东莞县恩德乡第九都管辖。此后,大岭山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归东莞县缺口司、第七区、第三区等管辖。
据记载,大岭山镇在宋、元、明三代,地属东莞县第九都的有多个村落。到了清代,大岭山镇属缺口司所辖,当时有众多村落。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大岭山地区已有人定居,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984 年在畔山烂陂头采集的双肩石斧,经鉴定属原始社会的晚期 —— 新石器时期,可见此时已有人在大岭山地域内过着狩猎的流动生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岭山镇先后属东莞县第二区、第三区等,最终在 1987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大岭山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岭山属东莞县第二区。1953 年,改属东莞县第三区(步区),后第三区改称察步区。1957 年 12 月,东莞县将农村划分为 37 个大乡,大岭山境内(含大朗犀牛陂)设立金桔大乡。1958 年 3 月,金桔大乡改称为大沙大乡,同年,大沙大乡和察步大乡合并成立赛步人民公社。1961 年,从赛步公社析出,成立大岭山公社。1983 年,撤销公社改为大岭山区。1987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大岭山镇。
三、地理环境
1. 位置境域位于东莞市中南部,与多个镇相邻接壤。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含市属大岭山林场、市属同沙水库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工业园部分土地。东至东南与大朗镇相邻,南与深圳市公明街道接壤,西南与长安镇、虎门镇相连,西、西北与厚街镇、篁村区、东城区相邻,北到东北与寮步镇接址。截至 2023 年,总面积 95 平方千米,其中有 7.7 平方千米纳入松山湖科学城。
2. 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要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大岭山镇以山地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要地貌。南、西南以及西北边缘地带分布有大小山岭数百个,尤以马鞍山、莲花山、大岭山(大鼓顶)、飞鹅岭、黄婆帐为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海拔 530 米,最低点海拔 15 米。
大岭山镇丘陵小区面积约 270 平方公里,由大岭山和莲花山为主的高丘陵山体及山体南麓的岗地、段田组成,岩性以砂页岩、花岗岩为主。
大岭山镇麓岗地区面积约 340 平方公里,包括大岭山麓之西部、东北部和北部,以岗地和谷地平原为主,岩性为花岗岩、红色砂岩和沙页岩以及河流冲积物,呈东西向长条状。其东片为大片段田和 20 米、40 米两级岗地,地势微向北倾,高程一般在 40 米以下,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红色岩系,切割较浅,坑田、段田与岗地高差不足 10 米,纵坡不明显。西片沟谷狭长,坡度较大,地势显著向西倾斜;近丘陵处岗地高约 60 米,到其西缘则降至 10 - 20 米,岗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部分是红色砂页岩。段田和岗地小片相互穿插。
3.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
大岭山镇所属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热量丰富,气候温暖,温度变幅小,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2022 年,年降雨量略偏少,年平均气温略偏高。年总降水量 1755.9 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 7%;年平均气温 23.1°C,较常年平均值偏高 0.2°C;年日照时数 1848.6 小时,较常年平均值偏少 2%。汛期总降水量 1241.4 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 22%。
4. 水文黄沙河等河流流经,为当地带来丰富的水资源。
黄沙河从大岭山镇西南的黄帐山向西北经同沙水库、峡口汇入东江,另有大陂海水、马尾水分别注入松木山水库和马尾河。
其中,黄沙河,又名黄沙水,发源于大岭山镇南麓的长湖水库与东麓的金鸡嘴水库。河床全是黄沙,故名。东江水系,从成河地段起,向东北流经水朗、大岭,绕过秦山埔、浪尾埔,进入大沙境内,再转向西北,流经下高田、旧飞鹅进入同沙水库。在大岭山境内长约 12 公里,汇水面积 60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 3000 - 4000 万立方米。1975 年,因同沙水库工程需要,从浪尾埔下的三马龙起,改道经大沙黄公龙、水鸭塘、简下、水埔仔、杨家坡,再与原河道相接。水量丰富、水质清沏。沿主河道共建有水陂 6 座,可农田约 3100 亩。
四、自然资源
大岭山镇森林覆盖率达 42.6%,主要为低地常绿阔叶林类型。群落物种相对丰富,结构复杂,在沟谷和背风湿润的地方,分布有板根、茎花、附生、绞杀和大型木质藤本现象的低地常绿季雨林群落类型。
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为大岭山镇带来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也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岭山镇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通过加强森林管理、打击非法占用林地行为等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大岭山镇还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大岭山森林公园在处理绿色植物废弃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超强台风 “山竹” 过后,公园内大量树木倾倒、树枝折断,“绿废” 随处可见。市林业局提出 “就地处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的思路,公园开始探索废弃物生态循环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经过粉碎、发酵、染色等工艺生产的有机覆盖物,能够自然降解,既不伤害土壤,还能实现土壤改良修复,促进植物生长。这种有机覆盖物广泛应用于东莞各类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以及古树名木活化。此外,公园的生物循环展示中心还为青少年提供了生物循环科普展示和自然体验服务,引导青少年了解园林废弃物的绿色环保处理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大岭山镇的森林资源也为自然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大岭山森林公园获评 “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公园累计开展了众多自然教育活动,从植物到动物,从森林防火到病虫害防治,从室内科普到户外体验,从林业生态科普到红色精神传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公园以森林为依托,以自然为课堂,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儿童青少年生物知识启蒙、科学兴趣发掘、生态意识培养的森林课堂。
五、人文特色
- 农房审批公示体现当地的建设规范。
大岭山镇十分重视农房建设的规范管理,会定期对农房审批信息进行公示。例如在 2021 年 5 月,就有多位申请人的农房审批信息在镇政务网上进行公示,包括袁邝深、蔡运田、刘玉添等。公示内容详细列出了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村(社区)、建房具体地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总高、批准用地面积、房基占地面积、农房建设批准书号及批准日期等信息。2024 年也持续进行农房审批公示,如 2024 年 10 月 24 日、4 月 29 日、3 月 25 日都发布了农房审批公示信息表,进一步体现了当地在农房建设方面的严格规范和透明管理。
- 拥有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文化资源,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
大岭山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武装之一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大岭山镇大王岭村。馆内基本陈列包括东江纵队历史主题陈列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复原陈列,共展出东纵革命文物 140 多件,历史照片 450 多幅,雕塑、油画、版画等艺术作品 20 余件。画家们通过画笔对这段历史的描绘给人留下了难忘记忆,如《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这幅巨制,深刻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庄严场面。
大岭山镇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 9 处文物点,分别是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1940 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这里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如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等。
大岭山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绿色名镇、国家卫生镇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称号的获得,充分体现了大岭山镇在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大岭山镇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镇。
六、经济发展
2023 年前三季度,大岭山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6 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方面,大岭山镇总额排东莞市第 11 名,增速排东莞市第 27 名。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岭山镇持续发力稳经济的各项举措。全镇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开展 “百日攻坚” 冲刺,全力以赴推动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
大岭山镇工业基础扎实,“电子信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 四大产业逐渐壮大,家具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 “项目为王” 的理念,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和投产。此外,大岭山镇还加强产业空间拓展,着力解决好产业用地保障问题,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 “立新柱 + 促转型”,培育 “新动能”。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岭山镇还注重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地处东莞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大片区中心节点,交通网络发达便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持续提升的城市环境品质,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前来投资和发展。
随着大岭山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在东莞市的经济地位也在逐步提升。未来,大岭山镇将继续坚定信心、昂扬斗志,紧盯全年经济任务目标,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市稳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七、旅游资源
大岭山镇境内有马山、更鼓楼、石洞等休闲风景区以及众多公园和文化广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马山风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有着独特的山地景观。这里绿山连绵,古树奇石雄奇壮观,园内有瀑布、山涧、溪流等地质景观,到碧幽深处还有许多珍稀动植物。游客可以沿着不同的登山路线,欣赏醉人的自然风光,探索林间秘境。登山路线有多种选择,如城楼门 — 碧幽谷 — 霸王城 — 翠绿步道 — 茶山顶,全程 3.7 公里,步行需 2 小时;城楼门 — 碧幽谷 — 霸王城 — 插旗步径 — 麒麟径 — 茶山顶,全程 3.5 公里,以石级为主,步行需 3 小时;城楼门 — 茶花径(主要以石级为主)— 茶花亭 — 茶山顶 3.1 公里,以石级为主,步行需 2.5 小时,插旗石还可远眺虎门风光。
更鼓楼风景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前线指挥部遗址就位于大岭山镇观音山的观音庙,因山如观音坐骑狮子横卧,山上又有石似观音坐像而得名,山前有巨石如更鼓,故又名更鼓楼山。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1941 年的反击战中,建在山腰处的观音庙成为当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前线作战的指挥部。如今,这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缅怀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石洞风景区: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内,是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主要景点有茶山顶、观音古庙、知青宿舍旧址、弥勒神像、献寿石、珍稀植物园、碧幽谷森林浴步道、马山仙境、玉溪幽谷、莲花石玉溪飞瀑、水翁湿地、石洞主景区原始次生阔叶林带、杜鹃生物群落等。景区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旅游接待的主要服务中心,从四个景区主入口皆可进入。中心区设有多条登山道、休闲平台和驿站等便民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游览体验。
此外,大岭山镇还建有大岭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市民花园、黄沙河公园等各类公园 46 个和文化广场 19 个。其中,大岭山广场被评为 “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这些公园和广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了游客感受当地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