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学知识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图1)

“凿壁偷光” 的故事流传千古,主人公匡衡在小时候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匡衡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这在古代意味着夜晚无法读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而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 在自家墙壁上凿洞,借助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匡衡的行为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决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读书对于穷人来说是一种奢侈。但匡衡不畏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读书的途径。他白天辛勤劳作,只有中午歇晌和晚上才有时间读书。晚上,他借着从墙缝透过来的微弱灯光,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
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也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匡衡的生平成就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图2)

(一)学术成就

匡衡是西汉末年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学术方面成就斐然,对《诗经》的研究可谓造诣深厚,堪称《诗经》研究的泰斗。匡衡对《诗经》的诠释和传注,让这部经典更加通俗易懂,为后人学习和传承《诗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的文章词藻华丽、格调高雅,因此被誉为 “文章宗师”。

(二)政治生涯

匡衡曾担任太子少傅、光禄勋等职务,后成为丞相。在政治生涯中,他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出谋划策。匡衡主张仁爱宽厚、节俭勤政,他认为以礼乐教化人民才能扭转当下贪财慕势的社会风气。他多次上疏为国家大事建言献策,例如针对汉元帝宠信傅昭仪和定陶王、甚至有意将定陶王立为太子的情况,匡衡上奏劝谏,陈说皇室稳定对天下治理的意义,规劝汉元帝以嫡长子为继统之本。匡衡还能够运用儒家经典处理政务,一言一行均合乎礼法规范,深受汉元帝信任。
汉元帝即位以来重用儒生,历任丞相多有儒家出身者。匡衡在规范礼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昭五年,汉元帝卧病在床,梦见列祖列宗谴责罢除庙祠的行为,遂向时任丞相的匡衡提议恢复庙祠,匡衡力言不可,并在先帝宗庙前为汉元帝祈福。竟宁元年,汉元帝驾崩,匡衡很快就上疏将宗祠礼制调整回合乎古礼的状态。汉成帝继位后,匡衡作为宰相继续为国效命。建始元年,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上奏建议废除秦朝的祭祀礼仪,恢复周礼中祭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的制度,得到汉成帝的肯定。建始二年,匡衡又奏请罢除了近六百所不合礼制的淫祠、裁撤了一批方士等相关人员。
然而,匡衡为官多年,虽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留下一些把柄。汉元帝时,宦官石显深受皇帝信任、权势极大,甚至匡衡等丞相都担心忤逆石显。汉元帝去世后,匡衡很快清算、驱逐了石显,但司隶校尉王尊以此弹劾匡衡趋吉避凶、有违人臣之道。匡衡得知消息后大感惊恐,遂上疏请辞,还主动上交丞相和乐安侯的印绶。但汉成帝对匡衡予以充分的信任,对其温言抚慰。被弹劾后,匡衡倍感如履薄冰,十分担心又有王尊之流攻讦自己,甚至到了每逢洪水、干旱、连日风雨就上疏请辞的地步,但均被汉成帝制止。后来匡衡之子匡昌杀人被捕,其部属和其弟谋划从狱中救出匡昌,但事情败露,匡衡无奈之下只能脱帽赤足到汉成帝处请罪,后者亦加以慰劳。

三、匡衡的转变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图3)

匡衡在得到皇帝器重、官职升高后,逐渐走上了谋取私利的道路。
起初,匡衡凭借对《诗经》的深刻见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一路高升,成为丞相并被封侯。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匡衡勾结宦官石显,为了迎合皇帝和自身利益,鼓动皇帝提高赋税,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百姓的沉重压榨。百姓们在沉重的赋税压力下,生活愈发艰难,而匡衡却全然不顾他们的疾苦。
此外,匡衡还私吞田地。在被封为安乐侯时,由于郡图上的失误,匡衡发现自己的封地有所增加,他不但没有纠正错误,反而利用职权将错就错,非法扩大自己的封地至四万多亩,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地主。
匡衡的这些行为最终被人揭发。有人举报他私占土地,汉成帝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其财产没收并贬为平民。匡衡失去了曾经的荣耀和地位,回到了家乡。在故乡的日子里,他或许会回忆起曾经的辉煌,但也不得不面对自己因贪婪而造成的悲惨结局。没过几年,匡衡便在悔恨中病逝。
匡衡的转变令人唏嘘,他从一个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励志榜样,沦为了一个被权力和欲望蒙蔽双眼的贪官。他的故事也给后人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和财富时,要坚守道德底线,不忘初心。

四、反思与启示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图4)

匡衡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凿壁偷光的励志少年到位极人臣的丞相,再到因贪污腐败而被贬为平民,他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与启示。
匡衡年少时的勤奋学习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不畏艰难,想尽办法获取知识,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也不放弃对学习的坚持。
然而,匡衡在权力和诱惑面前却未能坚守原则,迷失了自我。随着官职的升高,他逐渐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走上了谋取私利的道路。他勾结宦官石显,鼓动皇帝提高赋税,压榨百姓;私吞田地,非法扩大自己的封地。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底线,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匡衡的转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面对权力和财富时,必须坚守道德底线,保持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要坚守道德原则,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匡衡的故事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初心,不为权力和财富所迷惑,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