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典型的临床征象
作者:小编 • 更新时间:2025-04-02 15:52:17 •浏览:
急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典型临床征象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及活动受限。急性骨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包括血源性传播、外伤或手术感染。
1.局部疼痛:患者常感到患处剧烈疼痛,疼痛部位通常集中在长骨的干骺端,尤其是下肢骨骼。疼痛可能伴随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疼痛程度与感染范围和炎症反应强度相关,早期疼痛可能较轻,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
2.红肿:感染部位常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触诊时可感到局部发热。红肿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渗出,局部组织液体积聚所致。红肿范围可能逐渐扩大,提示感染扩散。
3.发热: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提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热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
4.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炎症反应,患者常出现患肢活动受限,尤其是下肢骨髓炎患者可能出现跛行或无法负重。活动受限是由于炎症导致的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疼痛,影响关节功能。
治疗急性骨髓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抗生素治疗是首选,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万古霉素等,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促进愈合。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引流、骨钻孔减压等,术后需继续抗生素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患肢负重,饮食上应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急性骨髓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