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餐血糖多少合适呢_二餐血糖的理想范围
二餐血糖一般是指餐后 2 小时血糖,即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起,2 小时后的血糖值。
它是反映人体血糖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
测量餐后 2 小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反映了胰岛 β 细胞的储备功能。
若储备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无抵抗现象,则餐后 2 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接近于空腹水平,一般应小于 7.8 毫摩尔 / 升。
其次,餐后 2 小时血糖如果大于 11.1 毫摩尔 / 升,则易发生糖尿病眼、肾等慢性并发症。
对于中年以下及病情不重者,要尽可能把餐后血糖控制在 7.8 毫摩尔 / 升以下,这有利于减轻胰岛 β 细胞负荷,保护 β 细胞功能。
再者,监测餐后 2 小时血糖可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
很多 1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却很高,只查空腹血糖,患者往往会自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而贻误病情。
最后,餐后 2 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应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应的。
正常情况下,餐后 2 小时血糖值应小于 7.8mmol/L,如果超过此范围,可能提示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在检测餐后 2 小时血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餐后 2 小时血糖是指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算起,而不是从吃完饭开始算起;
二是检测前需按平时饮食习惯正常进食,不能故意少吃或不吃,也不能故意多吃;
三是餐后 2 小时血糖受进食量、食物种类、胃肠道吸收功能等多因素影响,
因此,偶尔一次检测发现异常,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需要多次检测或结合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二、不同人群的二餐血糖标准
(一)普通人群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餐后 2 小时血糖应小于 7.8mmol/L。
正常空腹血糖值在 3.9 - 6.1mmol/L 之间,结合空腹血糖可以综合判断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
当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时,说明人体的糖代谢功能较为正常。
如果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 2 小时血糖偏高,可能提示存在糖耐量减低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关注饮食和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增加运动量等方式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餐后 2 小时血糖应控制在 10.0mmol/L 以内。
对于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严格目标应控制在≤7.8mmol/L。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提高整体血糖的达标率,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使 HbA1c 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 2 - 3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正常范围是 4% - 6%。
另一方面,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诸如血脂、血压、炎症因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由此可以带来视网膜、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获益。
例如,研究显示,餐后血糖水平的显著升高(>11.1mmol/L)与整体功能、执行功能和思维集中功能负相关。
同时,中国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糖尿病患者具有餐后血糖升高的显著特点,因此控制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三、影响二餐血糖的因素
(一)进食量对二餐血糖的影响
进食量与二餐血糖密切相关。
正如搜索素材中提到的,餐后血糖不管是一小时还是二小时,都和进食量有很大的关系,吃的多就有可能血糖高一些,吃的少就低一些,但是一定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吃的多血糖超过了 11.1,就是糖尿病。
(二)食物种类对二餐血糖的影响
- 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糖类和淀粉在消化过程中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而纤维对血糖的影响较小,因为它不易被消化吸收。例如,饺子和面用的是精白面粉,属于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容易引起高血糖反应。
- 脂肪:脂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但过多的脂肪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反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比如市售的速冻饺子脂肪含量比一般主食要高,自家做的饺子馅大多也喜欢油润、肥肉多一点,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对二餐血糖有不良影响。
- 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适量时,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为了控制餐后血糖,建议采取低糖低脂的饮食,多食用新鲜蔬果,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在饮食中应注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平衡,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
(三)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对二餐血糖的影响
-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对于餐后两小时血糖可能有影响。意味着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不好,可能影响了食物及药物的吸收,因此可能会影响血糖值。
- 消化慢:消化慢会影响餐后两小时血糖的上升,但并不一定导致血糖高。如果胰岛素分泌正常,能够有效地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即使消化慢,也不会导致血糖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反之,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即使消化正常,血糖也会升高。
- 吃饭时间过长:如果患者在进餐时进食量、用餐时间均保持不变,则通常不会影响餐后 2 小时的血糖。但如果患者的进餐方式改变或进餐量增加,则可能会影响餐后 2 小时的血糖。此外,长时间暴饮暴食会导致胃部扩张,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继而降低体内的血糖浓度。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
当二餐血糖出现异常时,不能仅凭这一指标就做出诊断和处理,而应结合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综合判断。
如前文所述,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是 3.9 - 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正常情况下是 4% - 6%。
如果二餐血糖升高,同时空腹血糖也超出正常范围,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于正常,那么就需要高度警惕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情况。
当发现血糖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行相关检查及规范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询问病史、症状、家族史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口服糖耐量试验等检查。
如果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首先是饮食调整,合理安排膳食,保持每餐摄入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例如,每日饮食中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其次是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每周至少 3 次。
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还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再者是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时机。
对于胰岛素使用者,可以调整注射时间和剂量,以降低餐后血糖。
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者可以在医生建议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例如,针对餐后血糖高的情况,可以使用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延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短效的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可以促进餐后胰岛素的分泌。
如果口服药调整后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仍然高,可以考虑餐前加用短效胰岛素来控制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最后,要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餐后 2 小时的血糖,以评估调整措施的效果。
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应激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血糖。
五、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监测二餐血糖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正如搜索素材中所提到的,有的糖尿病患者只监测空腹血糖,而不管餐后 2 小时血糖,这是不行的。
因为人一天要吃三顿饭,餐后血糖在血糖管理中的作用很大,占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也很高。
如果仅关注空腹血糖,而忽视餐后血糖,可能会导致病情延误。
例如,一些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却很高,若只查空腹血糖,患者往往会自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而贻误病情。
正常情况下,餐后 2 小时血糖值应小于 7.8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 10.0mmol/L 以内。
当餐后血糖升高时,可能提示存在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如果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容易发展为糖尿病,甚至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定期监测二餐血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确保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例如,如果发现餐后血糖升高,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或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此外,血糖监测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患者可以通过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对血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同时,定期监测血糖也可以让患者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避免病情延误。
总之,定期监测二餐血糖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都应该重视血糖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病情延误。